总经济价值论诠释环境资源的价值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仅仅是因为水资源开采后用于生产、生活,能进行价值创造,即仅仅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而总经济价值理论不仅仅包括了水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还包括了其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这是环境经济学在环境资源价值认识上的一个突破,为我们重新认识水资源价值,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在环境经济学中,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或有用性价值,非使用价值或内在价值两部分。
使用价值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对于水资源来说,其直接使用价值是水资源能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用于饮用、制造、灌溉、养殖、航运、发电等。间接使用价值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能调节小气候、容纳污染物、实现营养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因此间接地创造了价值。选择价值又称为期权价值,指人们愿意为保护水资源以备未来直接或间接使用而支付的货币价值,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而水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是指其内在的属性,即水资源存在即有其价值。水的存在给予人美的感受,也体现了水资源的价值。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争论
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很多情况下,对同一事件却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现在列举几个近年来发生的争论中的不同观点。
1.宁夏该不该发展水稻的争论。
认为不该种水稻的理由主要为:在黄河水供应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总量不可能增加甚至可能继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人们似乎更有理由提出质疑:宁夏还应该种植水稻吗?黄河下游的一些省份就有人对宁夏种植水稻提出异议。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1)宁夏有种植水稻的历史渊源,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水稻有近2000年的历史,种植水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稻旱轮作已经成为宁夏农业稳产高产的成功模式。(2)湿地生态用水需要。水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历史最为悠久、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人工湿地,宁夏“塞上江南”的景观美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植水稻。湿地对维持西部生态平衡、调节气候,起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地球之肾”的作用。
稻田需水量实际上是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之和。所说水稻耗水量大,实际上是连同湿地生态用水都记入了水稻耗水量。作为水稻生理用水,改进灌溉方式,还有节约空间,而作为维护湿地,应该充分考虑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